学校新闻


【图文】我校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

2025/11/26   文:李婕、胡秋枫   图:柯殷琪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办

近期,我校在阳明楼205召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沈丽华,党委副书记刘建云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世玲主持。

会议围绕《概论》课程中“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主备课教师吴梦蝶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备课思路,强调要讲清该理论在衔接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回应“为何过渡、如何过渡、改造意义”等核心问题,并善用新媒体技术、情境模拟等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吸引力。

在研讨环节,与会思政课教师就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深入交流。屈飞强提出要结合历史背景阐释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傅以恒建议重视农业改造中的农村阶级政策演变;王忠申强调要厘清社会主义改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逻辑衔接;刘真豪主张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一化三改”;薄文乾指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增强教学针对性。

校党委书记沈丽华指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效的思政“金课”,是我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目标。思政课之于学生成长,恰似课程绪论之于学科认知,一堂优秀的绪论课,能清晰梳理学科脉络、呈现知识全貌、指明学习方向,甚至让学生因一堂绪论而萌生对学科的热爱。每一节思政课都承载着“绪论式”的育人使命。每一位思政教师都需具备价值观念的引领力、视野格局的开阔度、知识储备的丰厚性、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语言表达的感染力、课前备课的充分度及仪表举止的规范性等关键要素,要有能力把每一堂思政课都打造成学生愿听、爱听、受益的优质课。

她强调,集体备课是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必须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通过群策群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既确保备课内容有理论深度,能准确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又兼顾知识广度,能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拓展教学视野;更要严把内容表述的政治关、准确关,杜绝表述偏差、观点模糊等问题。

此次会议为全体思政教师打造好思政“金”课凝聚了共识,为学校思政课建设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优先”评价导向,全面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吸引力与铸魂育人实效,为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