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学期,浙江高校实现本科新生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分层分类全覆盖。我市相关高校结合实际推出差异化课程,为新生打造贴合专业需求的科技启蒙课堂,助力培养具备AI素养的应用型、融通型人才。
9月15日,绍兴文理学院2025级2000余名理工科新生迎来大学首堂人工智能通识系列课《Python程序设计》。课堂上,“什么是人工智能”“AI如何与专业结合”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案例拆解,让新生直观理解AI与专业学习的关联,为后续编程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早在2022年,我校就成为国内首批面向全校开设AI通识系列课程的高校之一。”绍兴文理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负责人王涛介绍,该校《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围绕“扎实编程基础+深度专业融合”两大核心,为工科、医学、师范以及其他类学生制定了4套教学大纲与案例库。例如,工科学生将用Python代码模拟直流电机转速与电压关系,理解专业原理;医学生能借助代码处理临床影像数据,辅助疾病筛查;师范生将尝试开发轻量级互动教学工具等。
绍兴其他高校也同步推进AI通识教育创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立人工智能专家小组,经多渠道调研后设计课程体系方案,嵌入人才培养计划:面向2025级大一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基础》等2门必修课,同时针对语言类、经管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专业,打造4类AI应用场景模块课;并要求所有专业至少开设1门跨学科融合课,提升学生在本专业场景中运用AI的能力。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则以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依托,以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2025级新生中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网址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d/column/202509/25/node_02.html
(原载2025年9月25日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