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绍兴网】风乎舞雩!鲍贤伦、沈伟、陈建明书法展今日开幕

2023/11/09   来源:绍兴网

11月8日下午,“舞雩(yú)风”鲍贤伦、沈伟、陈建明书法展,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美育中心正式开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展览题写展标)

展名“舞雩风”出自《论语·先进篇》,取义师生共享志同道合之乐,由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写。

沈伟和陈建明都师从于鲍贤伦,鲍贤伦和沈伟曾先后任绍兴市书协主席,陈建明是现任绍兴市书协主席。三人还都担任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书画艺术(书法)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次展览从鲍贤伦、沈伟、陈建明三位书家的创作本体出发,回归艺术家的书写实践及创作意图,平衡“书写自由”与“展厅现场”。以一人一展厅的方式呈现作品,共展出129幅精品力作。

“我们很幸运得益于书法、相识于书法,我们更幸运的是在绍兴这个地方从事书法研究。书法对于绍兴这个城市来说,意义非常。”在开幕式上,鲍贤伦代表三位书法家发言时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幸运”。他表示,自1985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市文联关于建立绍兴市书法节的提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绍兴书法节,此后每年暮春之际,兰亭盛事即起。他成为了史上参加兰亭雅集次数最多的人,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书法艺术在绍兴这个大地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更幸运的是,在为书法艺术辛勤探索、不懈努力之中,自己得到了更为丰硕的精神回报。

鲁迅先生曾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书法文化是绍兴文脉中最鲜明、最灿烂的名片之一。

市委副书记王涛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书法作品展,是对绍兴“书法之乡”的主动回应,也是对绍兴“书法圣地”的传承发扬。鲍贤伦、沈伟、陈建明三位书法大家,在当代中国有极高的声誉,三位大师迥然不同的书法风格,风乎舞雩的书法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他希望,绍职院以美育中心的成立及此次首展为契机,在切实担当起推动美育、实践美育、普及美育的使命担当中,进一步传承、弘扬书法这一国粹所展现出来的多元价值,加快构建符合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需求的审美意象,持续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为绍兴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天下午书法展开幕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美育中心举行了书法学术研讨会。

据悉,本次展览向社会公众开放,持续至2024年1月18日结束。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书法展览作品集将同步上市。

参展书家简介

鲍贤伦:以“秦汉”为模,探索古意新趣

鲍贤伦,1955年生,现为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从1981年获得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开始,鲍贤伦即致力于书法研究和创作。其作品以汉碑为基,取简牍形神,将古人的简帛小隶书写成榜书大隶,探索古意新趣。

(鲍贤伦书法作品)

2020年6月,他以摩崖石刻的方法,创作了近10件大幅作品,并集部分早期作品和写陶、题拓作品,一同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呈现“大块文章”展。

近两三年来,他的探索与着重又有了转向,将精力集中在小字、小幅作品和摩崖书写上。他不仅写汉摩崖,也写后代摩崖;写石刻也写砖刻;不仅在宣纸上写,也在质地粗砺的陶器上写。不同形式的表达,体现了书家的入古笔意与风格构成。

此次“舞雩风”展览上,观众既能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章》《张衡〈归田赋〉》《王羲之〈临河序〉》《陶元藻〈越画见闻·倪元璐〉》《冬心先生杂画题记·唐吴道子画趋殿钟馗图 》等作品中,感受到庙堂之气、书卷之气;也能通过写陶作品《名士风流》《刘伶〈酒德颂〉》《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酒令大如军令》《巴戟天酒方》等,体会不事雕琢的器皿的多样可能,感受纯粹之美、朴素之美。

沈伟:以书法为媒,传承中国文化

沈伟,1965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书法)主任。

(沈伟书法作品)

数余年来,他一直处在书法教学的岗位上,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改革,他发明的“书法动态模拟系统”获国家专利。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来自他近些年工作之余的日常积累,以三个板块呈现:“经典衍生”是临摹经典和由此衍生出的创作,比如《临徐渭〈昼锦堂记〉》、临徐渭《赤壁赋》等作品;“咏越小扇”是作为一个绍兴书法人对家乡美的礼赞,比如《雨假山联》《台樵唱》等作品;“浅酌余兴”是他每每小酌微醺之际,在便笺纸上的信手,包括《陈着〈沁园春·寿六二叔父德光〉(选句)》《苏轼〈蝶恋花·春景〉选句》等。

陈建明:以“读观”赋能 ,重“神”不求“形似”

陈建明,1965年6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绍兴市文联副主席,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绍兴市文化馆研究馆员。

(陈建明书法作品)

其书法由魏碑入,进而篆隶、行草,对明清书风尤其情有独钟。他没有遍临百家、取“诸家所长”的习惯,而专于寻找自己钟意的帖子,临习时也不求“形似”而重于“神”。在他看来,其他书家的成功经验很难给予他借鉴与参考,他更坚持从自身找寻创作语言,并逐步完善创作的走向。

他认为距离有时更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读帖比临帖更有意思。这也应和了宋代书家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的“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读”帖习惯的养成,使得陈建明更注重对结体、章法、气息、格调的把握。此次展出的《苏轼〈石苍舒醉墨堂〉》《洪炉点雪》《白居易〈问六十九〉》等作品中,观众可领略他的学术倡导和个人风格。(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珏/文 张衎男/摄 编辑:王丽丽

网址链接:http://www.shaoxing.com.cn/p/3094288.html


(原载2023年11月9日绍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