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潮新闻】酿得文化万里香,116名文化特派员与水乡古城的双向奔赴

2025/02/21   来源:潮新闻

春雨润万物,破土为新生。今天下午,全省文化特派员工作年度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春回大地,正是干事创业的新时节。全省各地文化特派员工作如火如荼,这些文化特派员与乡村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以人才资源激活乡村文化建设“一池春水”,基层有哪些探索和实践?在广阔乡村,文化特派员有哪些蜕变?

就在前不久,记者走进水乡绍兴,深入一个个文化特派员结对村,感受人文乡村更“忙”的新年气象,观察文化特派员更“美”的奋进姿态,记录乡村振兴发展更“富”的美好图景。

1月22日,在诸暨市安华镇丰江周村,绍兴市级文化特派员陈航峰带领青年志愿者和村民,为迎新年共同赶制板凳龙。图源:绍兴市委宣传部

做强撬动乡村振兴的“最佳杠杆”

“脱口秀”科普走村入户、曲艺戏坊里练唱声此起彼伏、“跟着文化特派员看乡村”活动一站接着一站、一场场文化盛宴接连“开席”……

蛇年伊始,漫步于绍兴的乡村阡陌,热腾腾的文化味扑面而来。

绍兴市以文化特派员为纽带,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将高品质文化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向农村拓展延伸。2024年5月以来,116名省、市、县级文化特派员在绍兴这片沃土上,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持续为发展中的乡村和乡亲们带来先进理念、艺术滋养、文化种子,以文化之力助推乡村振兴。

绍兴市新昌县塔山村民喜欢打鼓,却缺少专业指导。省级文化特派员刘海波到任后,帮村里找来谱曲老师,并结合当地特色创作出《山佛之中》鼓乐。图为村民竞相参加“鼓舞”排演,期待登上更大舞台。图源:绍兴市委宣传部

“变化可大了!自从文化特派员来了之后,不仅把村内景宁移民带来的鱼灯舞与本村传统非遗项目结合,组建了鱼灯舞队,还为村民办起了书画培训,推出了非遗市集,热闹得很。”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九板桥村村民潘爱美乐呵呵地说道。今年元宵节,九板桥村“宋韵花村”系列活动火热开场,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的目光。

在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九板桥村,一场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让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绽放出时代之光。图为今年元宵节鱼灯舞表演。图源: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文化站

在文化特派员制度建设初期,省委宣传部就以文件形式确立了“文化赋能、供需匹配原则”。文化服务的“到达”不仅要直达基层某个地点,更要直抵群众的内心。

在嵊州市三江街道,嵊州市文化特派员谢文杰聚焦农村婚恋问题,组织热心做红娘的“村嫂”成立了“满江红”公益红嫂志愿服务团,并发动大家开展“未来亲家见面会”“江桥连心·情暖七夕”鹊桥会等婚恋介绍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成功促成了多对新人牵手。

嵊州市级文化特派员谢文杰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关系导师邢蕾,就如何成就美满婚姻作精彩分享。图源:嵊州市三江街道

“去年国庆牵线的一对,下个月马上就要结婚了!”“满江红”红嫂志愿服务团的王乜凤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当上红嫂,这份甜蜜事业令她非常有成就感。

把活动办在村里、把资源引入村里、把关注聚焦到村里、把消费留在村里,文化特派员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最佳杠杆”,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省级文化特派员张丽红、市级文化特派员冯青菁、县级文化特派员方舟等以座谈会、越剧、脱口秀等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市文化特派员邵琦将废弃防空洞改造为集人防教育、农特产展示于一体的会稽山藏酒洞,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让农民朋友尝到了文化的“甜头”;县级文化特派员陈肖平通过“博物馆+小说+工作坊+电视剧”模式,打造红色文旅研学基地……

文化特派员们以多样化的形式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据统计,绍兴已累计组建114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开展1000余场次文化活动,逐步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绍兴市柯桥区级文化特派员余蓓在华舍街道华墟社区开展舞蹈培训活动。图源: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

绍兴市级文化特派员邵洪涛给柯桥区马鞍街道山外村的村民讲授绍兴摊簧。邵洪涛供图

做好各展其才的“用”字文章

文化特派员制度能否发挥作用,不仅在于“有人”,更在于“有效”。

“有立项、有步骤、有时限、有成效,文化工作项目化运营,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好评价,是确保文化特派员制度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员介绍,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如何从理念到实践落地生根,就需要把抽象任务变成具体清单,把定性要求变为定量指标。

绍兴市委宣传部紧紧围绕省委宣传部部署要求,采用“项目化”破题思路,推动文化建设“虚功实做”。每位文化特派员在服务期内至少完成一个文化项目,通过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文化服务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诸暨市东白湖镇陈蔡社区,省级文化特派员张丽红在文化礼堂开展活动。张丽红供图

目前,绍兴地区116个文化项目涵盖文化人才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运河之声 越韵灵里”品牌、“书圣故里,翰墨华堂”文化项目、“龙潮福动”文化品牌等项目,如同一坛坛陈酿,随着时间的沉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文化特派员有激情、有想法,怎么更有合力?为提升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绍兴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越城区推出“文化交换空间”;柯桥区推行“个人+组团”服务模式;嵊州市招募“越剧文化特派员”;上虞区聘任基层社工为文化特派员,进一步壮大了文化特派员队伍;滨海新区则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文化特派员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同时,各地借助“项目库”“专家库”等资源平台,为文化特派员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项目不仅能够落地,更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绍兴市级文化特派员邵琦在向外国留学生介绍柯桥区稽东镇防空洞文旅项目。图源: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政府在政策指导、资源协调、项目推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派出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则提供了人才和项目支持,我们共同推动了华堂村的文化建设与发展。”驻点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的绍兴市级文化特派员张东华表示,通过这种协同努力,一定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2024年10月18日,“循迹溯源 学先进 争一流”绍兴市文化特派员现场观摩暨季度交流活动(第二期)在上虞举行。图源:绍兴市委宣传部

以项目为牵引、以资源为支撑、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更激发了基层文化创新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做深双向赋能的人才培育蓄水池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文化特派员们既推动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也在基层的磨砺中不断成长。

“一开始,我满怀激情,给村里文化建设提出了不少设想,但很多都被否定了。一些看似美好的方案,往往‘水土不服’”。省级文化特派员李信派驻乡村后,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后来,李信跟随街道文化站站长一口气跑了好几个村,深入多个文化礼堂实地观摩,向乡村能人取经,大到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小到舞台、音响、灯光等设备布置,他逐渐明白,“乡村文化工作不能仅凭想象,必须结合实际!”用他的话来说,需要“花小钱办大事”,必须“求真务实”。

2024年11月12日,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组织文化特派员赴嵊州考察“村越”活动,图为参观嵊州越剧博物馆。李信 摄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下万年松。派驻期间,文化特派员们不仅见证了乡村文化的点滴变化,也增强了与群众的联系,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推动‘紫薇脱口秀’等文化活动时,我不仅需要策划和组织,还要与村民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这种实践让我学会了如何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活动效果。”柯桥区文化特派员方舟结对的是杨汛桥街道园里湖居,在履职过程中,他将健康义诊与脱口秀巧妙结合,既传播了健康理念,又让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从策划到执行,从互动反馈到修改提升,这位跨界“脱口秀”医生不断挑战自己的成长边界,一不小心练成了五项全能。

绍兴市柯桥区级文化特派员方舟在杨汛桥街道紫薇社区开展理论宣讲脱口秀。图源: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

那些在田间地头焦头烂额、为文化发展探寻方向的日子,如同竹节间的“生长痕”,蜕变为能承重任的“竹节”。在文化特派员队伍中,这样的成长故事比比皆是。

文化特派员中不乏年轻的、高学历文化使者,他们既有丰富的文化涵养和资源,又有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憧憬。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他们深入基层,一方面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送文化、种文化,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上播下文化种子;另一方面,他们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接受着乡村文化的碰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让枯燥的文化知识变成‘血肉丰满’的文化经验。”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文化站站长马德良是一位长期扎根基层、经验丰富的文化工作者,他表示,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需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的山芋。

在绍兴的广袤乡村,一幅幅生动的实践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凝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不竭动力和持久活力。

1月11日,经过文化特派员和村干部的精心筹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暨龙尾山村“龙潮福动”民俗风情活动热闹开场。姚加峰 摄

记者手记:

与乡村共成长

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在共同富裕精神富有上实现新提升。在稽山鉴水间,116名文化特派员宛如酿酒师,他们扎根于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带着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深入每一个角落;他们精心挑选优质的文化元素,挖掘水乡古城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他们各自发挥专长,四处奔走,联系资源,将传统与现代的精华汇聚一坛,乡村被再一次赋予了新的生命。

乡村文化如同醇厚的酒浆,滋养着文化特派员的成长。文化特派员在与村民的互动中,汲取乡土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的文化视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双向奔赴,既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文化特派员在服务乡村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升华。

网址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050760

(原载2025年2月20日潮新闻